2009年美国OnLive公司推出“孤岛危机-云版本”,正式宣告云游戏登上历史舞台。
然而,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,我们却看到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:一边是索尼、微软、谷歌等大厂纷纷入局开始跑马圈地;另一边则是玩家在等待、失望、嘲讽中反复循环。在整个以3G、4G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,云手游创业并没有如预期般实现玩家对于未来游戏的幻想。
时至今日,全球入局云游戏的公司已近160家,其中云服务公司近40家、游戏平台公司近40家,软硬件公司40余家,总市场规模突破5亿美元,一条健全的产业链已逐渐成形并且蓄势待发。
随着云、5G等技术正式进入商用推广期,2020年云手游代理能否真正迎来行业拐点呢?
创业家&i黑马深度对话中国云手游加盟行业,为你解答如下问题:
- 云游戏带来哪些革命性突破?
- 掣肘云游戏发展的瓶颈有哪些?
- 欧美与中国云游戏发展的路径有何不同?
- 中国云游戏的独特机遇与挑战有哪些?
- 以华为云为代表的云服务商如何突围?
01
其实,从国内外云服务商及游戏大厂在近1年时间里的动作中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,围绕底层技术、平台入口和游戏内容的布局与竞争开始渐渐浮出水面。
虽然距离云游戏的全面爆发还有一定时日,但是很多过去被称为概念与噱头的技术和场景,如今跨越了重重难题,让一部分玩家真正开启了云时代的游戏体验。
从下载安装到点开即玩
现阶段,无论端游还是手游,玩家对于终端设备的依赖不可避免。
为了玩到心仪的游戏,端游玩家因平台独占内容需要购入不同的主机,PC玩家则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主板和显卡,而手游玩家为了解决运行发热与卡顿甚至还要频繁更换手机。
在痛下血本购买设备和游戏之后,玩家还要花费数个小时进行下载、安装、更新才能开启自己的游戏之旅。巨大的硬件与时间成本,拉低了玩家对游戏的应有体验。
随着云服务、GPU虚拟化、视频编解码等技术的逐渐成熟,云游戏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。把画面渲染、数据同步、交互逻辑等游戏计算工作统统交给云端,玩家手中的设备只需要满足基本的视频解压能力与联网功能,就可以实现对大型游戏的无压力运行。
这不仅极大减少了游戏对设备性能的依赖,在未来3-5年内,云游戏还有望打破游戏间的界限,实现全球范围主机游戏、端游、页游、手游的全面互通。这意味着以后玩家只需要一台中低端的手机,就可以随时随地体验任何一个平台的任意一款游戏。
从精挑细选到海量畅玩
现阶段,无论实体版还是数字版游戏,玩家最多只能通过短暂的试玩来判断游戏是否值得入手。然而,90%的游戏在通关之后,就永远地躺在游戏库中不再打开。玩家的游戏成本其实比较高。
自2015年索尼正式发布PlayStation Now云游戏服务平台,至今已面向日本、美国、英国等19国玩家开放服务,提供超过750款游戏。而玩家只需每月交纳9.99美元,即可享受畅玩。相比于直接买游戏,按时长付费的方式可给到玩家更低的价格。
因此,对于玩家而言,云游戏通过订阅服务、会员制、租赁制等方式,既丰富了游戏的选择多样性,延长了玩家的游戏时间,又减少了成本上的支出,无疑是绝佳的选择。
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
然而,云游戏发展从始至终都面临着两个巨大瓶颈——网络与内容。
如果所有的游戏指令与效果都卡在云端,无法实时传回到玩家手中,云游戏就只能停留在概念上。在如今的4G网络下,带宽不足、网络不稳定、流量成本高是导致云游戏无法流畅运行的三大主要原因。
伴随着5G建设高峰的到来,5G+边缘计算将大幅改善网络环境,相信可以从根本上颠覆玩家的游戏体验,并且也将助力云游戏实现向移动端的迁移。
在传统的游戏产业中,因为渠道商与平台商掌握着游戏入口,游戏开发商的话语权与利润受到不小的挤压。在云游戏时代,由于万物皆入口,这一格局将被彻底颠覆。
而随着游戏订阅模式的普及,过去一些以“短、平、快”为开发策略,依靠走量活着的游戏开发商,将遇到更激烈的竞争,行业集中度也将加速提升,最终只有最优秀的游戏内容才能长期存活在市场上。
由此看来,如今的云游戏产业可谓万事俱备,只欠“5G+内容”这两股东风。
图片来源:艾瑞咨询
02
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之一,有着和欧美市场极具差异的游戏模式,原因在于中国手游的市场份额接近七成,主机与PC的市场份额仅为三成,而欧美刚好相反。
因此,在云游戏的发展上,索尼、微软、谷歌等国外大厂虽然起步早,但都选择了从主机游戏、端游开始云化的赛道;而中国从手游切入,凭借着5G的基础建设红利,开始一路狂奔。
双方的路径不同、优势不同,但面对全球玩家共同的心愿——3A大作移动化与互动化,究竟谁快谁慢,全凭各自内功修炼。
中国云游戏的机遇与挑战
在如今的游戏行业,很多游戏开发商、游戏平台、软硬件厂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垄断地位,一家新入行的公司想要打破这种格局,可能性几乎为零。但是云游戏时代刚刚开始,行业的想象空间巨大。
目前,中国入局云游戏的企业总数不超过25家,任何有研发、分发、服务能力的公司,都有机会构建自己的云游戏生态。据艾瑞《2019中国云游戏市场研究报告》显示,鉴于中国游戏市场与用户习惯已较为成熟,预计2022年中国云游戏市场有望突破100亿规模,用户规模有望突破1亿。
因此,2020-2022这3年将成为云游戏领域一段非常宝贵的窗口期。谁先入局、谁能提供更好的产品、谁拥有更好的发行能力,谁才能最终获得较高的溢价能力,在行业中站稳脚跟。
不仅如此,除了产业链中上游的企业,还有大量的视频、直播、电竞、媒体、互动广告等行业的公司有待加入云游戏的巨大阵营。在行业进入成熟发展的时期之后,这些企业或将成为云游戏的全新入口,再次改变行业格局。
只是在这个过程中,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商业闭环。在云游戏的起步期,云基础设施的成本、网络的成本、内容研发的成本都可谓巨大,而玩家对于极致体验的不断追求,实际上也在不断突破着各个服务环节的成本底线。何时能迎来成本与体验相平衡的那一天,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这一天,是企业必须要斟酌的问题。
华为云游戏解决方案的独有闭环
2016年,传统游戏行业陷入了困境。
开发商做出来的游戏,中低端手机带不动,而渠道商获客成本越来越高,整个行业都赚不到钱。为了解决这个痛点,华为云做出了第一代云游戏的产品原型,并且芯片、AI算法、云端渲染、网络传输等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。
而根据对国内外云游戏发展差异的判断,从那时起,华为云就定下了“云手游为主,PC云游戏为辅”的战略。于是,相比国外为主机云游戏设计的X86云服务器架构,华为云打造了性能、可靠性、安全性都更加出色的鲲鹏云服务,成为业内唯一可以同时支持企业级PC云游戏和安卓云游戏的平台。
独创的ARM架构,让云游戏运营商可以一键接入华为云游戏的管理平台,获得全套自动化资源部署环境;而独创的指令流传输方案,让玩家可以在设备性能允许的情况下,享受到更高清的画质。
基于这样的技术路径,华为云将自己定位在“云游戏领域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”,并且做出了“恪守边界,尊重企业数据主权”的承诺,专注为B端平台赋能。
在2019年发布了“云游戏解决方案1.0”之后,华为云开始了自己的模式探索,先后与Cocos、网易游戏雷火事业群、多多云科技、游族网络等一众云游戏开发商与平台联手,完成了对《逆水寒》《流星群侠传》《少年三国志2》《天使纪元》等一系列云游戏大作的测试与运行。
在早期的云游戏策略上,华为云选择了一条稳健的游戏内容IP打样路线,以中度的RPG、SLG游戏为先锋,并没有一上来就直扑3A大作。这样,一方面减轻了游戏云化的难度,兼顾了玩家的体验,带领游戏开发商与平台商不断落地、积累经验;另一方面通过行业资源的聚集与整合,在打磨技术的同时寻找创新的机遇。
在今年3月,华为云在线升级了“云游戏解决方案2.0”,并联合三七互娱共同带来《永恒纪元》云游戏新作(3月31日正式上线)。华为云云游戏总经理聂凯旋表示,本次云游戏解决方案2.0基于鲲鹏和昇腾的全面升级,在算力与渲染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,进一步降低了平台的运营成本。
如果说云游戏1.0 时代实现了现有游戏的云化,解放了终端的接入限制,驱动行业创新,探索云游戏全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。云游戏2.0时代,引入云的全量渲染和AI能力,助力游戏厂商设计基于云游戏架构的云原生游戏,促进游戏行业的发展。
从华为云游戏解决方案1.0与2.0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,在间隔的一年时间里,华为云向上做好了所有云端的基础设施准备,向下已经在全球范围布局物理(边缘计算节点)与虚拟(资源服务)触点,只待5G将一切打通。
而对于5G,华为并不陌生。10年苦心研发,不仅做到全球唯一能够提供端到端5G商用解决方案的通讯企业,还在去年一跃成为全球手机出货量第二大品牌。这样的优势,云游戏业界没有一家可以与之媲美。
与其等待东风,不如自己造风。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技术层面,截至今日,华为云已经逐步构建起以云服务、内容IP、5G、终端为闭环的生态体系。
而在不远的未来,随着云游戏产业上下游的融合,整个边界将被极大拓宽。届时,人们不仅是以玩家的身份,体验着更多新技术、新功能、新玩法与新场景,甚至还有可能真正迈入云游戏3.0时代——“云游戏+”,用更丰富的视角来感受游戏与生活。
http://xzh.i3geek.com